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机构官网 > 新闻中心 > 诚信榜 > 正文
一诺“千金” 宁都农民以诚信换来优质稻大发展
作者: 来源:江西日报 日期:2013/6/25 17:50:19 人气:
  在诚信遭遇挑战的今天,宁都人学会了用真诚换财富。15年间,宁都订单优质稻深深扎根沃土,从最初的4000亩发展到40万亩,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。

  一次牵手,试水订单农业

  走进全县优质稻种植示范村钓峰乡曾村村,绿油油的稻田尽收眼底,连片1000亩的优质稻长势喜人。

  “老陈,对今年的优质稻买卖合同,有什么意见?”

  “很规范,都合作15年了。”

  …………

  秧苗还在田里,稻谷已经售出。村民陈训保紧紧握住乡粮管所所长李福生的手,黝黑的脸上挂满笑容。

  1998年,宁都县粮食部门与农民共建优质稻基地的第一次握手,就是在曾村村。

  当时,素有赣南粮仓之誉的宁都迎来大丰收,产量占全市的十分之一。由于多是普通稻,卖不出好价钱,农民丰收没增收,泪往心里流。

  与此同时,“丝苗二号”、“丰园香稻”等优质稻在市场十分走俏,每百公斤价格高于普通稻40元。这可不是一笔小数,按亩产500公斤计算,平均每亩可增收200元,全县96万亩水稻有一半种植优质稻,每年可为粮农增收9600多万元。

  面对优质稻的广阔前景,宁都粮食部门决定与农民联合建立优质稻基地,许诺赊销种子,提供技术,收购价格比市场其他杂交稻高出10%,并实行最低保护价。

  面对新事物,双方都有顾虑。农民认为如果粮食部门的承诺不兑现,自己一家一户也无可奈何;粮食部门也同样担忧,按照订单协议,先赊销种子,免费提供技术,万一农户不讲信用,粮食卖给第三者,种子款和前期投入就打水漂了。

  就这样,这一年,在重重顾虑中,双方依然试探地伸出双手,订单优质稻悄然起航。

  一次评议,植入诚信基因

  曾村村委会,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墙上的光荣榜。

  村党支部书记罗庆福说:“1998年,村里成立‘村民道德评议会’,对村里的身边人身边事进行评议,好人好事张榜表扬,坏人坏事当面批评,一次次评议,让诚信在村民们的心里悄悄扎了根。”

  赖青山种订单优质稻第一年,他家的优质稻刚收割完,一个从事粮食贩销的亲戚就找上门,承诺比粮管所多出每百公斤4元的价格,可赖青山不为所动:“我和粮管所订了合同,你就是给再多钱,我也不会把自己的信誉卖掉。不守信用,道德评议会上受批评,以后在村里脸都没地方放。”

  第一年,这个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户与粮食部门签订了合同,到年底,像赖青山一样,全部优质稻卖给乡粮管所,赊销的种子款没有落下一分钱。第二年开始,全村387户有责任田的农民都成为优质稻产业协会的会员。

  双方合作成功,粮食部门在县有关单位的支持下,总结曾村经验,在全县推广评选“信用农户”活动,对诚实履约的农户大张旗鼓表彰奖励,引导社会树立诚信新风尚,农民履约率逐年提高,去年达到95%。

  同时,宁都县组建起优质稻产业协会,制订了《宁都县优质稻产业协会章程》、《优质稻协会会员守则》,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。

  双方守信,兴起一项产业

  稻谷到了丰泽米业就变成大米、米糠、谷壳。之后,大米到光阳谷物变成过桥米线,米糠到金润粮油变成色拉油和糠饼,谷壳也成了这两家公司锅炉的燃料,糠饼成了惠大饲料的原材料。

  稻谷在县工业园区转了一个圈,运出园区时,就变成了过桥米线、食用油、饲料……转这一个圈,一公斤稻谷,就从收购时的不到2元钱,增值到16元。

  双方诚信守约,加快了优质稻基地建设,从第一年的几个乡镇、10多个村4000亩,推广到全县所有24个乡镇,发展到今年的40多万亩,15年时间,增长了100倍。稳固的产业基地,丰富的原材料,引得丰泽米业、金润粮油等粮食龙头企业纷至沓来。

  伴随着一家家粮食加工企业的落户,宁都粮食产业越做越大,产业链越拉越长,不但本县粮食不再原粮外销,还成为周边各地粮食加工的集散地。如今,全县每年外销精制大米10万吨、过桥米线7500万桶、色拉油5400吨、饲料30万吨。

  宁都,这座“赣南粮仓”正变身为“赣南厨房”。

网址:www.11-22.cn 或 www.11-22.org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18612761122 备案/许可证编号为:京ICP备15049304号-2
主办单位
中国信息协会信用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
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评价研究中心 北京国创至信信息技术发展中心(运营单位)

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档案查询网站